这里提到的偏关美食红腌菜,是个小众菜,也是个小菜,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美食。但是一提到红腌菜,偏关人都会悄悄地吞咽一下口水,“望红腌菜而生津”,在偏关一点都不夸张。
对于偏关人来说,红腌菜的的确确称作菜。它是一种特殊的小菜,虽然属于咸菜,但是细品有鲜甜的口感,不仅可以下饭,还被妇女儿童当作小零食吃。所以好吃的红腌菜,其标准是:干吃不咸,下饭不淡。
在偏关,红腌菜就好像男子衣兜里的香烟、女孩包里的糖果,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,也可以递给身边的任何一个人,以此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红腌菜在偏关人的饮食中不可或缺,和偏关酸饭堪称最佳伴侣。酸饭就红腌菜,好比宋玉在《登徒子好色赋》里描写的“东家之子”:“增之一分则太长,减之一分则太短;着粉则太白,施朱则太赤。”红腌菜和酸饭的搭配,就是那么恰到好处,二者不可或缺,不能代替。吃酸饭,没有红腌菜,就缺少了香味,缺少了灵魂。
每年春节过后,一过正月十五,中国人的年味便就此打住,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。而偏关人的年味,则要等过了二月二才渐渐消退。二月二在偏关,就是打工和农忙的时间节点。
二月二过后,晋西北的天气逐渐明朗温暖起来,阳光和煦,天气干燥少雨,农田还没有完全解冻,而家里去年秋天腌制的酸菜趁着这个空闲就要出坛了,用手攥去多余的水分,把酸菜晾晒在匾上,春风吹拂,三五天就能干透,再把干酸菜放在盆里,洗去晾晒过程中粘上的尘土,捞出控水,就可以上锅蒸了。柴火慢蒸两三个小时,待到菜慢慢变成暗红色,菜丝变得绵软就能出锅了。出锅后阴干或者风干,再入坛,这样的红腌菜储存几年也不会变质,随吃随取,非常方便。吃的时候直接拿出来吃,或者用开水泡一下,怎么吃都是酸饭的绝配。
每年二月二过后一直到夏初,偏关大街小巷的空气里都会散发着红腌菜特殊的香味。儿时放学回家的路上,我和伙伴们会顺着红腌菜味一路追寻,不时扒着墙头,探头看看人家院子里有没有晾着红腌菜,有时甚至希望主人会给我们递一个菜疙瘩出来,一解我们的小馋虫。更多的时候是,往往我们还没有将头探过高高的院墙,就被院子里的狗叫声或者主人的呵斥声吓得缩回脑袋,嘻嘻哈哈一路“逃亡”。
直到成年之后,偶尔一个人走在小巷子里,红腌菜的味道在春风里弥漫,我都忍不住边走边咽着口水,痴痴地回忆小时候和伙伴们馋红腌菜的情景,有时入神到连路上熟人和我打招呼都觉察不到。
红腌菜的味道非常“霸道”,即便不能说“十里飘香”,但也可以说是“无孔不入”。存放红腌菜时,如果不放在坛子或者罐子里密封,而若仅仅放在塑料袋里的话,即使你套上好多层,它那特殊的香味也会透过层层封锁的塑料袋,肆无忌惮地飘散出来,让你根本无法藏匿携带着它的秘密。现如今,密封盒随处可见,锁住红腌菜“霸道”的气味已不再是难题,即使你随身携带,也不用担心别人望向你的“异样”目光。这一神奇的储存利器,便载着偏关人的乡愁,走向天南地北、四面八方。
今天,偏关人的餐桌上肉、蛋、菜品种丰富,白面大米更是家常便饭。但是红腌菜就酸饭,这种百吃不厌的经典美食,依旧是富足生活的调剂、温饱之外的满足。
一把红腌菜,三两知己,是茶余饭后的闲适,也是友情的延续升华。红腌菜和酸饭,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烟火气中,传承着偏关人的饮食文化,滋润着偏关人的三餐四季。
如今,许多偏关人因学习、工作长年生活在外地,每次离家出门,他们的行囊中或多或少都会带着红腌菜。我无从考究红腌菜是否经过海关安检,漂洋过海去过异国他乡,但我相信,这个美味一定乘过飞机、坐过高铁和长途大巴,足迹遍布全国各地,抚慰过身处异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。
从故乡到异乡,总有一个人会让你时时牵挂,总有一种味道萦绕鼻尖,任时光消逝,回味却更加悠长致密……或许某一日,在你期盼的快递包裹中,就有来自家乡偏关的红腌菜,它携带着亲人的问候,在你想家的时候,给你送来关怀,让你泪目。
无论你身处何方,也无论你离家多久,总有一根线在无形中牵动着你的情思。红腌菜就好比这根线,它是偏关人对美味最初的记忆,也是偏关人永远的故乡情结……
(责任编辑:梁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