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山西晚报记者跟随太原市委宣传部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——走进基层看发展”主题采访团,走进古交市,实地探访古交市多点发力、利用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。
系统治水取得显着效益
古交市汾河公园,水面波光粼粼,绿植在秋风中摇曳,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。
古交市地处太原以西30公里,位于汾河水库和汾河二库之间,汾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,境内总长42公里。其境内较大河流有汾河、屯兰河、大川河、童子川等72条,山水经一河三川最终汇入汾河。作为全省“治汾一盘棋”中的一分子,且作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补水区,古交市是省城太原市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。
近年来,古交在全市域内开展以截污整治、河道治理、景观美化和生态修复为建设内容的综合治理,治理汾河段河道6.3公里,形成了连续蓄水区总长4.25公里、蓄水面积51万平方米、蓄水总量84.6万方的流动水体,完成两岸绿化带景观提升改造,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
为做好水文章,古交坚持系统治水,提出“五水同治”规划,将饮用水、地表水、地下水、污废水、再生水作为一个系统,统一规划、统一治理、综合利用,以生态建设为主轴,实现“五水同治”的综合效益,打造锦绣太原“西花园”。
目前,汾河下游三期河道治理工程已完工。为实现汾河古交全流域综合治理,古交市加快实施屯兰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(关头至入汾口段)、汾河流域生态治理项目(古交市流段)等工程。如今的汾河,水质好了,风光美了,人居环境也改善了。
蔬菜产业鼓了村民钱袋子
中午时分,采访团来到古交市邢家社乡龙子村蔬菜大棚。
红彤彤的西红柿,嫩绿的丝瓜,忙碌采摘的农户,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美景。摘一个无公害西红柿品尝,酸甜可口,满满的儿时味道。
龙子村地处大川中段,水源充足,地势平坦,交通便利,是古交市远近闻名的蔬菜村。2020年8月,龙子村软果西红柿采摘园正式开园,并成为游人的采摘乐园。
邢家社乡挂职副乡长、龙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成拉旺介绍,2019年,全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。软果西红柿采摘园看准市场需求,以村集体和个人出资入股方式,成立了股份制村集体经济实体。采摘园的9亩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流转获得,村集体投入50万元,15户村民入股18万元。
多年来,龙子村发展了480亩蔬菜种植,年产鲜菜560万公斤,年产值500余万元。其中,西红柿、胡萝卜、洋葱、黄瓜、西葫芦、大葱六个品种获得无公害认证,西红柿、胡萝卜、洋葱三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认证,“净苑”商标获得山西省着名商标称号。龙子村被评为全国“一村一品”先进村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、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。
现在的龙子村村民以蔬菜种植为主,在家门口实现就业,钱袋子越来越鼓。
榛子种植撂荒地焕发新活力
秋日的宋家庄村,榛林苍翠,泉水潺潺,一幅宁静祥和的画卷。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,这里以发展榛子采摘、田园观光、冷水鱼养殖为产业,走出一条“生态美、百姓富”的乡村振兴路。
宋家庄村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南面,是古交市的南大门。村域面积约3.2万亩,耕地2000余亩,森林覆盖率达70%,下辖后宋家庄、前宋家庄、童子川、白岔沟4个自然村。其中,童子川自然村被称为古交市的“天然氧吧”。
由于地处山区,气候偏寒,村里以土豆等耐寒性作物种植为主,收益低,村民常年外出打工。宋家庄村党支部主动外出“取经”,确定打造万亩生态园、榛子种植基地,在沙壤土上种植大果榛子,让昔日“沉睡”的撂荒地重新焕发活力。
“现在种植的榛子已进入结果期,等到盛果期,亩均效益会超万元。”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二小介绍,该村成立了合作社,村集体和农民混合经营榛子种植项目。目前,累计种植榛子上千亩,种植榛子树苗5.5万余棵,大果榛子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产业化种植即将成为现实。
“这里正在建设的就是虹鳟鱼养殖场,利用天然山泉水搞冷水养殖,增加村民收入。”张二小说,虹鳟鱼属冷温性山区名贵食用鱼,宋家庄村丰富的水资源为养殖虹鳟鱼提供了优质的环境。预计11月,养殖场将投放鱼苗。相信未来,虹鳟鱼养殖产业会给村集体带来不菲的收入。
宋家庄村还依托童子川丰富植被及传统村落等优势资源,发展山村民宿产业,为游客提供别样的旅游方式。
特色养殖走出转型致富路
9月底,采访团走进古交市和谐源林麝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,见证了“黑转绿”的华丽巨变。
山路两边栽满了桑树,不远处,粉红色的砖房整齐排列。园区负责人傅艳荣笑着说,砖房是专门给林麝盖的标准化圈舍,400多只大山精灵——林麝就生活在这里。
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其分泌的麝香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,是传统名贵中药,素有“软黄金”之称。多年来,野生林麝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,人工养殖林麝成为获取麝香的有效途径。
傅乃顺,曾经是30万吨焦化厂的负责人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,他多次实地考察,发现古交的气候适合林麝生存。说干就干,2018年,林麝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开始建设。
傅艳荣介绍,园区以驯养培育林麝为特色主导产业,目标是建设成全省乃至华北地区林麝养殖中心和天然麝香生产基地,探索“公司+村集体经济组织+农户+服务”的合作模式,推动农业转型高质量发展,带动周边25个村的村民共同致富。
截至目前,园区已建成800余间林麝标准化圈舍,绿化150亩山体,栽植23万株绿化树、饲树。2018年至2019年,园区引进200余只优质林麝种源,目前存栏量达400余只,为我省规模最大、驯养量最多的林麝人工养殖基地,连续两年生产麝香3公斤左右。
园区正积极打造集养殖、种植、生态、观光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集群,创建“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科普基地”“中小学生旅游研学基地(营地)”,改造旧窑洞,建设设施完善的旅游民宿。
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
(责任编辑:梁艳)